為自己的雲端算力安排適當的分配比例,不但可以避免資金過度集中的風險,還有可能因此提高收益。本篇依過去的操作經驗,和各位分享算力分配心得,歡迎有想法的讀者在下方留言討論!
雲端挖礦原理:集資挖礦再分配挖出之加密貨幣收益
雲端挖礦是近年來盛行的集資挖礦模式。挖礦需要礦機以及維持礦機運作的電力、人力。但尚未被挖出的虛擬貨幣逐日減少,以現在的挖礦難度來看,一般的挖礦散戶不一定能有穩健的獲利。因此網路上出現了「雲端挖礦平台」,媒合礦工以及出資者,將眾多礦機集合成「礦池」,以提高挖出虛擬貨幣的效率。
雲端挖礦平台的特色在於:將「算力」包裝成一種金融商品,創造可以流通的算力市場,讓投資人和礦工雙方能夠媒合交易。所謂算力,意思就是礦機的「計算能力」,單位是Hash,請看此篇介紹《算力是什麼?一起認識虛擬貨幣投資新寵兒:雲端挖礦》。
投資人在雲端平台購得算力後,就取得了該礦池的部分收益權。
例如:某礦池總算力有100 TH/s,A小姐購入1 TH/s的算力,在合約到期(一般是2年)時,該礦池扣除維護成本以及平台抽成後總共挖出一百顆比特幣,A小姐便可以分得一顆比特幣。
購買雲端算力時就要設定分配比例
所謂的算力分配,包括兩種分配設定:挖礦算力分配,以及算力收益分配。
簡單來說,就是:
(1)決定你在平台購買的算力,要投入挖哪一種虛擬貨幣?
例如買了3TH/s總算力,分配1 TH/s投入挖比特幣(BTC),2TH/s投入挖以太幣(ETH)。
(2)挖出的虛擬貨幣收益,用什麼幣種「出金」給你?
假如設定25%收益轉萊特幣,某日從礦池分配得4顆比特幣,那麼其中1顆(25%)就會轉成等值的78.3顆萊特幣,剩下3顆(75%)會維持比特幣,匯入投資人的私人錢包。
這兩種虛擬貨幣分配在購買算力時就要先設定好,大部分健全的雲端挖礦平台都有此功能。但為什麼要考慮如何分配算力?好處是什麼?
雲端算力分配得宜好處多
-
分散風險
就像投資組合一定要有多種標的才安全,雲端算力最好也不要只抱同一種,應該有所分配。雖然區塊鍊號稱去中心化、無法竄改資料,三不五時仍會傳出針對某幣種或平台的駭客攻擊,或是惡名昭彰的「51%攻擊」。因此將自己的算力進行分配,絕對是避免風險的好方法之一。在此也呼籲投資必有風險,務必審慎評估。
-
增加獲利
雖然幾種交易量前幾名的幣種,匯率變動模式都相當接近,時間拉長仍有可能出現可觀的匯差。 例如:2018年5月,1顆比特幣只能換約55顆萊特幣,到了當年六月底,匯率來到1:80,漲幅約45%左右。如果在5月份時看多比特幣,因此設定挖萊特幣的算力以比特幣出金,六月時就可以賺到此匯差。 -
小資集中出金
各個平台都有規定每個幣種的最低出金量,低於這個數字就會延後出金,以免造成交易筆數過多,增加成本。對於小額投資人而言,可以設定以同一種虛擬貨幣出金,以免各種貨幣都持有一些,七零八落的難以管理又達不到出金門檻。
投資算力讓資金不多的小資族也能輕鬆加入挖礦行列,透過買賣算力來取得挖礦收益。但虛擬貨幣匯率波動劇烈,提醒投資人務必衡量過自身的風險承擔能力再進場。建議投資前先做功課,雲端挖礦PTT上也有很多討論,非常推薦參考。